第一百一十五章 越简单越好-《大明建昌侯》
            
            
            
                
    第(1/3)页
    朱祐樘先往乾清宫去。
    张延龄和周经也要前去,在临行之前,张延龄居然还有心思跟朝堂上的臣僚作别。
    “诸位,今天的事不好意思,没提前跟诸位打招呼,眼下正巧陛下还有要务召见,涉及到勋贵包庇盐商,身为臣子的也不能不尽职,就先告辞。不用送不用送,请回请回。”
    张延龄笑着离开。
    在场的大臣已经愤怒到极点,要不是看在这是奉天殿,他们甚至有的会用拳脚工夫跟张延龄较量较量。
    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用口舌工夫做背后英雄。
    “此等贼子祸乱朝纲,真乃大明之耻、儒臣之耻……”
    “吾等与恶贼势不两立!”
    一个个痛骂国贼时情真意切的样子,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们是多么忠直的大臣。
    但还是有明眼人选择不发表观点。
    若说以往张延龄在市井跟人斗殴,甚至做出强抢民田的事,你们骂他也就得了。
    现在张延龄做的,真的是“国贼”所为吗?
    你们又没因为贪赃枉法被拉到朝堂上廷杖,为什么对张延龄恨之入骨?张延龄举报的是作奸犯科的官员,连犯官自己都默认了自己的罪行,你们要替犯官申冤?要说张延龄令太子置于危险中,可人家太子他老爹都没计较,你们替别人的爹担心孩子岂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你们确定不是要打着诛灭国贼的旗号行党同伐异那一套?
    内阁四名大臣此时脸色都很凝重。
    他们没有加入到声讨国贼的行列中,眼下对他们来说,先回到内阁值房比什么都重要。
    尤其是徐溥。
    先前他做了在文臣看来属于“变节”之事,居然在朝堂上替张延龄开脱,这会让老成持重的徐溥在文臣面前很没面子,他也不想做解释。
    该懂的自然会懂,不懂解释了也白搭。
    ……
    ……
    四阁臣回到了内阁值房。
    刘健终于忍不住,怒气冲冲道:“陛下对于外戚的偏袒,令外戚到无无法天的地步,怕是用不了几时,会到朝臣不知有部堂而只知有外戚的地步!”
    言论是很激进,但没切中要害。
    李东阳还是选择沉默不言。
    他在之前承蒙了张延龄的“恩德”后,是最先在张延龄问题上选择中立的那个。
    谢迁本来四阁臣地位最低没多少发言权,刘健算是内阁跟张延龄相斗的急先锋。
    徐溥叹道:“外戚冒尖,如今看来势不可挡。”
    刘健皱眉道:“徐老您也这么说?”
    徐溥道:“无论他如今在户部做了什么,都要尽量避免他染指朝中其它衙门和事务,方为防备外戚乱政之重。”
    其实徐溥也算是把朝局看得很透彻的。
    想再去防备张延龄在朝中崛起,看起来已经不可能,通过张延龄近来做的事,除非张延龄自己犯不可饶恕的错误,不然在皇帝眼中张延龄已可以独当一面。
    现在要防备的,是张延龄牵扯到户部事务以外的地方。
    李东阳终于开口道:“张氏急功近利,染指户部也在情理之中,要防备他进一步擅权僭越似乎也并不难。”
    “嗯。”
    不但徐溥点头,连刘健也跟着点头。
    在他们看来,张延龄之所以对户部的事如此上心,在于户部的事务有油水可以捞,而事实证明张延龄也的确是为发财而去管户部事的。
    以如此观点的驱使,他们也自然会认为张延龄对朝廷事务的干涉会到此为止,大概只要让张延龄在这次盐引的事务上赚足了钱,就不会再整别的幺蛾子。
    谢迁提醒道:“就算他急功近利,但要让他激流勇退,怕也非要有一些手段不可。”
    又是务实的观点。
    这就涉及到如何让张延龄“见好就收”。
    让你赚了钱,你也该放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