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三刷回到山顶洞?-《国宝神鉴》
            
            
            
                
    第(2/3)页
    “嗯!”
    “很贵?”
    “还行。”
    一个惊讶的询问,一个淡定的回应。
    周桉如再看金铎,又多了三分的惊奇和异样,璀璨眼眸中浮现出难以言述的神情。
    图碗亮相,苏富比首席鉴定师陈彦杰也是相当震惊。赶紧抽出纯棉汗巾擦拭双手这才开始上手。
    其他几个鉴定师目光烁烁,尽是难以置信。
    陈彦杰身为苏富比首席鉴定师,他的鉴定功夫和口碑在业界内首屈一指。别看他是混血老外,但他名声秒出国内众多专家十条街还不止。
    现在世界各大拍卖行包括佳士得、苏富比、纳高在内几乎看不到神州血脉鉴定师的踪影。
    上次在青城山遇见的方嘉铭,名义上是苏富比的首席鉴定师,其实也就挂个名头,借用他老爹的招牌。
    各大顶级拍卖行神州古董古玩和文物的专业级鉴定师居然是老外,说起来不可思议听起来是个笑话,但实际上确实如此。
    老外,就是会比神州专家更会看神州古董。
    从前如此,现在也是这样,至于将来,谁也不好说。
    陈彦杰握碗的手法很普通却也很老道。拇指扣外壁四指紧贴内壁,先是从底部往上拉,然后左手捏着圈足转动,右手五指依次往上拉直至将整只碗拉完。
    跟着换左手,再接着左手扣圈足,右手五指逮着内外壁转圈。
    这是在测试碗的厚薄,同时也在感受碗的材质和釉水。
    这种手法在各个鉴定师里属于通用级。能感受到什么程度就得看自己的水平。
    接下来陈彦杰举着碗和视线平齐看碗的规整度,再看碗的釉面和画工。
    这时候的陈彦杰已经用上了高倍放大镜。除去看画工和釉面,还看那几个红戳内容和用料。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考验鉴定师技术的一步。
    现在西方鉴定师们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鉴定方法,那就是利用高倍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瓷器胎质的紧闭度。
    从宋朝开始,神州官窑瓷器胎泥越来越好,在塑胎之后,胎泥分子结合密实,覆盖在胎泥上的釉面也了加厚。
    在烧制的过程中,没有晒干的胎泥水分子会在高温之下挥发浸入釉面形成了一个个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气泡。
    这,就是最近两年来鉴定瓷器的大杀器。
    死亡气泡!
    这种鉴定方法,国内只是听说极少有人实践。更别说大规模运用。
    虽然改开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在现阶段,神州鉴定师们的鉴定手法还是遵循老祖辈传来的规矩,多看多摸多学。
    而国外白皮们早就实践加经验外加科技多管齐下。
    第(2/3)页